CRAVE: Are You "MBA Ready"? [2018.04.20]
2018/12/7 17:43:09

昨天,HBS招生老大Chad Losee在博客中宣布了今年的申请deadline和不变的essay题目,正式kick off了新的申请季。和往年一样,这个时间论坛上会出现许多“求定位”的帖子。我常常希望网友在报自己分数背景的同时能顺便上传一张照片,最好一个video,毕竟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Just kidding

两年前的夏天在上海图书馆有个学生问我,你看过这么多申请人,那些最终进了顶级商学院的人有什么共同的特质?当时我的回答是:这很难描述,有时候就是一种直觉,比如我觉得你就很有这个潜质。后来她非常顺利地进了一所M7。
 
 

读完graduate school再从事career services,对“prepare future business leader”逐渐多了一些理解。除了智商、英语水平这些满足课堂要求的基本硬件条件,招生筛选的过程其实更多是对职业发展潜力的把关。强迫症如我,尝试把MBA录取的软件标准总结成以下这个“CRAVE”的framework,供开始“渴望”进商学院的读者参考:
 

C-Career Planning:职业进阶是绝大多数人考虑MBA最初和最重要的动机,读书期间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花在找工作上,你生活的幸福指数和对学校的喜恶也都和求职息息相关。所以提前设定一个靠谱的目标并了解实现的方法很有必要。三点建议:1) Connect the dots: 就业报告显示大部分人华丽转身去了financial services、consulting或持续升温的Tech,但是这些跟“你”的关系是什么呢?你需要理清楚以往的经历如何使你累积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此外还需要做怎样的努力(如何在MBA期间bridge the gap)。不用太担心你的goal是去小众的娱乐业、NPO或者加入初创企业,尽管没有defined route,只要故事合理论证solid就可以。2) Work Hard: 职业规划其实是个技术活:做research要细化到industry、function、location等filter,目标公司的招聘周期、timeline、背景要求和偏好,以及具体操作层面的准备(例如stock pitch, case interview),此外更有效的是结识业内人士,打informational call。3) Be resilient: 未来充满可能性也充满不确定性,你可以大胆畅想,即使当下的statement并不是你内心最真实最ambitious的想法都没关系,但需要有经得起考验的耐力和调整方向的心理准备,想好plan B甚至plan C。
 

R-Relationship Building: 这可以理解为是Leadership和teamwork的基础。商学院的体验从申请到入学到求职乃至今后的lifelong learning已经发展为一整个完整的ecosystem,你需要为自己构建一个involve在校生、校友、招生官、申请小伙伴、mentor等不同人群的广泛的人际关系网,和完全陌生、鲜有交集的人从“尬聊”开始一路发展到让他们成为你成功的stakeholder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当然还有金钱),需要shut down your ego,make others feel good,对新鲜的人和事保持好奇心。建立关系必备的能力是情商——有自我认知,清楚自己的优劣势,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同时对他人的情绪敏感,明白自己的言行举止如何影响他人,懂得利用这些认知去引导与他人的互动。LinkedIn是大家的好朋友,从参加学校的networking event开始练习也是个不错的开始。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enroll Ross现任院长Scott DeRue和明星教授Maxim Sytch在Coursera上面的“Influence People”这门课,这方面的self-help books也非常多。
 

A-Awareness of Diversity: 大多数中国申请人都在homogeneous的环境下长大,比较难理解什么是diversity。其实种族、性别、母语、宗教信仰、性取向、家庭条件等只是浅层的多元化,深层的特质包括个性、价值观、思维行为习惯、表达风格等,这些文化上的差异未必要出国、在外企工作才会感受到。INSEAD教授Erin Meyer在她的“The Culture Map: Breaking Through the Invisi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