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申请过程的方法论
2017/7/10 21:34:15

一直在CD潜水。Offer出来一段时间了,也没有想过要写些什么。直到最近有个朋友reapply,交流了不少,发现自己有些东西,贴出来可能帮到更多的人,所以决定写一写。以下内容,全都是方法论层面的,均不涉及对自我的认知和挖掘。另外,不保证正确,只是个人的总结。先说一下自己的情况:30,男,国内C9本科(纯文科),7年快消狗(管陪入行,后来跳槽了,所以申请的时候是个死销售),GPA 3.5+,G750/T111。无任何海外经验(一周的海外培训应该不算吧,也压根没写进简历里),土到掉渣。申了M7+Yale,最后去Stanford GSB。我不是大神,无论是上面的背景情况,还是继续读下面的内容,你就可以发现。
考试G+T
GMAT对我来说,就是场噩梦,考到怀疑人生。不想说考了多少次。。。中间有两次,考一半,撤了,犯恶心。。。后来认识到不少申请人,一次两次就760+,所以说人比人,气死人。G的复习,我后来想想是走了弯路的。最核心的,就是OG,特别是语法部分,无论是划线的还是没划线的部分,都要吃透。很多时候,我们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划线的部分;事实上,没划线的,自然就是GMAC认为对的。举个例子:this和that做代词,在之前的语法解释中,包括Ron的视频,都是错的。但是在OG2016的倒数第二题(好像是倒数第二题,不想去翻那本书了),未划线部分,this做了代词(类似I appreciate this之类的句子)。这意味着16年的考试里,this/that都可以做代词。我一直执迷于TN24, Ron,千行等材料,直到最后一次考试前,已经实在没东西复习了,才开始看OG。。。本末倒置,所以就自食其果了。
T考了两次,心疼我的口语,23。。。 一直给自己理由:不给我面试的都是因为我口语分数。这个理由,确实让我心里好过了一些。但是口语我尽力了,在第二次考之前,一个月的时间,我在iphone的语音里面录了近300次题目的练习。But,没鸟用。口语分数一直是22/23。所以,GSB给我的offer里面,是recommend我去读一个月的语言班的。But,太贵了,算了,自己在家练吧。这里也想第一次强调一下多申请的好处。我自己猜,很多学校还是在乎自己新生的profile的,特别是这些hard numbers。因为这些会是学校排名,对外招生,以及未来课堂效率的有力保障。我猜是GSB比较随意(或者说走心)的风格,让我成了漏网之鱼。
网申+论文+简历
在各个学校的网申要求中,GSB是内容最多的。甚至除了essay以外,还要录入一篇400字左右的类似“有意义的一件事”的文章。。。前前后后,用了近3个小时,把它家填完,过程中自然也是骂娘了无数遍。一般情况下,30-40分钟,一个学校就能填完了,最多不超过一个小时。BTW,我全都是申请的第二轮,在圣诞节前一个周末,一口气全提交了。 论文部分,我个人有三个策略:1. 两篇essay之间要有关联。尽量能让AO看到consistency。而且,这样的关联性,也能让AO尽快进入你第二篇essay中,去理解你。2. 主次要故事联动。讲关于自己故事的那一篇(what matters most to you/ your story about leading a team/...), 可以设计好核心故事,再配些小故事作为辅助/引子/总结(根据数字要求,选取1~2个),最后两个能连在一起。就像看电影,一定会主线剧情,也会有个“次线”剧情。这里我想就不用举例子了,都看过电影。这么做的原因,就是让essay更加立体、丰满。毕竟从头到尾读一个故事,而且用屁股都能猜到,是关于主角如何带领团队,利用各种技能,打败怪兽的故事,AO也会审美疲劳,除非,你的主线故事非常special。3. Lasting Value。据说这已经是Kellogg18年的题目了。但我觉得任何一篇好的essay,都需要讲到lasting value。比如一篇写发起NGO,筹集善款,帮助目标人群的故事。最后钱筹到了,人帮到了,你和团队成长了,故事以你的lea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