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Fall CB 平民申请总结 [2022.02.24]
2022/2/26 19:50:09
 
先报背景:

大陆双非,本硕 mkt,GPA 本硕第一,G730 T 110+,一些科研经历,推荐信全部自己老师(只强推无牛推)。一共申请两次(21 fall 试水,22 fall 正式申请)。一路草根上来的,朋友看完可以安心准备,努力就会有结果。

申请总况:

2021 年只申请港 3 坡 2,除了 HKU 当年不招人,NUS 没有面试(应该是背景卡掉了),其他都面试了。没有上岸。
2022 年广撒网多捞鱼,申了 HK、加拿大和美国还有欧洲的 Tilburg.主要精力放在北美。专业上除了 CB 还申请了 Psychology 的 PHD.

Offer:Ivey (Cb),Utah (Cb),Queens (Psy),UMN(Oral offer but withdraw, psy)
Withdraw interview: Tilburg; Alberta; Uconn; Kansas
Reject: HKU, Pitts, UGA, UF


材料准备:

2021 年 9 月考 G,备考三个月一刷 730,没再二刷。当年提供的是 IELTS(19 年考,申请季刚好过期。分享的信息是:港新在和学校打招呼后都允许提前寄送正式成绩,否则失效后学校将无法从考试机构提取成绩)。2022 年9 月考 T,备考两个月一刷 110+(小分 25,后来申请只有看到 ivey 卡小分 25,没见到卡更高的)。其他的文书都是自己写作,请在读的学姐和 native 的朋友帮忙修改。

申请经验:基本可以按地域划分

港坡最了解内地,每个学校的癖好不同(最直观的感觉是 HKU,CUHK 喜欢背景好的选手,甚至更喜欢白纸;UST 毕竟看重科研而非本科背景,对我的排序应该是港校里最高的;NTU 居中间)。本人和港坡没有什么 connection,有兴趣的老师自己会去 cold email,就算不回复也不会影响未来的面试(ps:但可以作为老师是否对你感兴趣的参照,毕竟你觉得老师合适才会去 connect。你觉得合适的老师都不喜欢你,怎么指望其他不合适的会喜欢你)。基本上老师们都是很 nice 地鼓励申请。对于本人这种背景摆烂的人,加上这两年疫情成批海本大神回流,可想而知很难被港新捞起。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21 fall 面过的学校没有给第二次面试。只有 HKU 面了,在港府批(12 月底,只有15 mins,也只问了 research interest),明确CB track 只有 1 位老师收人后自觉没戏转北美。
北美的老师对学校背景的关注没有港新那么强烈(但是也关注)。本年度没有买任何彩票,基本都是从 top 30 后开始申请。申请前了解到北美商学院是强 committee 制,在自己和那边没有任何 connection 的前提下没有作任何套词。欧洲的 Tilburg 套了后也只得到套话。面试的问题因学校而异,基本三问:why us, research interest, your questions? 最难应该是 Pitts 问 favorite paper 后开始轰炸,以及 UF 问 manuscript 得到 rejection 后怎么和 editor argue.Utah 的老师全程没有准备问题,都是我在提问或者闲聊,老师回答。Ivey 很清楚自己要的学生,在回信中列了 7 条要求给我。全程除了问一下我现在做啥子之外没有任何问题,剩下都在闲聊和介绍他们的项目。Alberta 需要录制 video,Tilburg 有两轮面试。其他的经验没有共通之处就不放在论坛供大家参考了。
比较额外的是申请了 psy 的项目(算 CB 上游),就申了加拿大的 queens(social psy)和 UMN(developmental psy)。PSY 的面试极其严格(可能和我没有心理学背景有关),在面试之前有好几次 assignment,考察我对 supervisor 的 pub 的理解,满意后才面试。面试是非常 private 的谈话,甚至谈到家庭背景,等等。总时长都远远超过 b school 的面试。考察最重要是 potential 和 research fit,需要选手的基本技能点高甚至点满(例如数据分析、文献阅读、写作),非常看重 pub.面试的老师对我都挺好的,后来邮件多次沟通(包括 offer 的信息和 committee 的进度)。UMN 虽好,但是最终自己可能没有很想做这个方向,也考虑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