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到 760,科学的 GMAT 认知观是有效备考的关键 [2021.12.17]
2021/12/29 19:39:59

12.17 北京 PPC 出分 760(Q50 V42),几个月以来的所有痛苦都终于有所回报!CD 论坛和每一位成员给予我的帮助和陪伴实在是太多太多,感谢大家!!希望这篇心经能够对正在备战之路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如果你依然笃信一战 700+ 的幸存者神话,或者对鸡精、裤尾心存依赖,又或者数次考 G 尚未分手,那么希望这篇心经或许能够帮助你重新树立科学的 GMAT 认知观,规避因为小样本偏差和认知误区而走入的认知弯路。可以说 GMAT 能遇到的大多认知误区我都遇过了一遍,而三次失败后自我反思才让我一点点摸清究竟正确的备考路径,即:

科学的 GMAT 认知观 + 正确的备考方法 + 有效投入时间 = 思维能力提升和 GMAT 分数的提高。(其中最重要的是备考初期就要形成科学的 GMAT 认知观。)

在这里忍不住再唠叨几句,请你一定不要因为过去在四六级、雅思托福、乃至高考中有相当出色的产出-投入比而轻视 GMAT,认为 1 个月轻松 700+ 的幸存者神话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特别是应试教育体系下的佼佼者们,曾经越如鱼得水,面对 GMAT 就越要小心,自己熟悉的那套备考经验和考试策略或许会成为备考 GMAT 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无论你过去表现如何,请抛掉思维定势和小骄傲,重新认识 GMAT,重新面对 GMAT.

我算是在应试教育体系中一直比较顺的人,之前再难再大的考试,我的努力都很幸运地有所回报,考托福也是准备半个月首考就达标,这种习惯性好像能战胜一切考试的思维定势让我从一开始就对 GMAT 有所轻视,盲目相信自己能通过论坛经验 + 自学在 1 个月里 700+.但事实告诉我对 GMAT 的错误认识会要你付出极大的代价,盲目试错的成本最终要自己承受。我三战屡战屡败(09.08 670 - 09.23 650 - 10.27 640)且分数越来越低,经历过心态崩溃、焦虑抑郁共同发作的最低谷,经历过因为疫情而被临时取消的线下考,经历过因为印度监考官网速原因被取消的 online,最终四战逆风翻盘。从 640 到 760 的转变,GMAT 认知观的重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当你开始备考 GMAT,请做好n战出分的时间和心态准备。的确会有能力 + 努力 + 运气三重加持的一战 700+ 大神存在,但在电脑屏幕显示最终分数前,谁都不能确信自己是否是 lucky one.如果要赌,就做好会赌输的心理准备。更稳妥的选择是扎扎实实按照科学的方法提升实力,当你实力足够时,再多的波动因素都不会对结果产生根本影响了。

1.GMAT 是思维能力考试,不是知识能力考试。

这句话听起来不痛不痒,但请务必重视!重视!再重视!它决定了我们备考的主要方向,决定了你辛辛苦苦的付出到底是有效投入还是没有实际效用的低水平努力。我前三战的备考比最后一战付出的时间要多得多,每天除了吃饭上课就是窝在自习室努力看网课刷题,每次都以为自己已经努力到了极限、做好了充足准备,这次肯定能出分了,分数反而越来越低。反思之后觉得很多努力其实是自我感动,并没有很大的实际效用。

与雅思托福、四六级、高考等知识能力考试有着本质上的不同,GMAT 考验的不是你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在已经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商科专业思维能力。掌握语法知识点、提升阅读能力固然重要,但最核心的是重塑思维模式、纠正思维偏差,调整到与GMAC老爷子们一致的思维路径上去,才能拿高分。

我们都知道错题集是备考利器,但要怎么用错题集呢?注意:对错题的反思不能只停留在“我哪个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的层面,一定要上升到思维层次,一遍遍发出“灵魂拷问”:我为什么选错?我的答案和官方答案的差别在哪里?我当时选择这个答案的依据是什么?这反映了我思维上哪一种错误定势?当你的纠错进行到这一步,错题才贡献出它的有效价值,你成功依靠这道错题找到了自己思维与 GMAC 老头要求不匹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