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BA GWU(AD) / UCD / UW 全程 DIY 心得
2019/3/7 16:47:16


楼主这个GWU offer应该算R1里来得比较晚了,其他期待的学校目前还没有消息。交完UW的申请后就来码这篇文了,回报一下对自己帮助蛮大的CD,也攒攒人品,聊聊人生。

背景

中档985,金融,GPA 3.6,T101(S23),G720。

一段法国一学期交换,两段实习,其中一段数据弱相关。

Timeline(全是BA项目)

UCD

  11.27 R2B轮压线提交
  12.01 Kira invitation
  12.03 Completed
  1.04 Interview invitation 当时楼主final考得焦头烂额,就约了晚一点的面试
  1.14 Interview with Amy
  1.24 官网刷出拒信。。唉本来争取到面试轮还挺开心的,因为楼主对自己的面试水平还蛮自信的,没想到连WL都不配拥有姓名。。。跟之前贴出AD的大家做了一下比较,猜测是因为编程能力的硬伤被拒的。


GWU 

  11.28 R1提交
  12.05 Kira invitation
  12.06  Completed
  1.22 官网刷出AD(还好这个AD来得比UCD拒信早,不然楼主要怀疑人生了)


UW

新开的BA项目,楼主出于对西雅图的向往就申了。在UW官网出了这个项目的页面后一直很关注,有跟小秘发邮件追踪进度,12.20参加了一次Info Session,总体感觉不会太差,就放手一试了。

项目第一年,网申系统也开得很晚,原本1月15的R1 DDL推到了1.22(R1也是国际生申请的唯一一轮,似乎这项目并不太想招国际生),然后1.18收到邮件说网申开通啦,就屁颠屁颠送了G、T的分,后来又因为假期太浪,1.22才压线交了申请(我为什么总是这种骚操作!自我反省。。)

1.24 Kira invitation七道口语题,1.25 completed[更新],3.2 rej。微信申请群100+人,目前2 AD,2 WL,均有美本背景或陆本但中美合办学校,目前来看录取并不看重GRE、GMAT成绩,门槛成谜。

除了楼上的,楼主还交了保底校UCONN和SIT。

UCONN是楼主考G时考场送分校之一(因为当时并不知道自己能考出多少分,就填了比较保守的送分校)。

SIT是参加Info Session给waive了申请费,就乐不可支地凑了个人头。而且SIT的生活环境是真的好,让楼主这种注重体验的人非常心动。不过目前看来这两所学校也不会去了。

[更新] 2.2晚上睡觉前,SIT发了带奖AD,之前虽然有听说这学校奖学金发得特豪爽,但是真实看到的时候还是……心动了一下。

关于DIY

楼主身边出国的朋友非常多,绝大多数都找了中介。这三个月的申请季过下来,真的觉得DIY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很多原本决心一起DIY到底的朋友半途也扛不住交了中介的费用。楼主是从自身情况出发最后才选择了咬牙DIY到底,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利弊权衡:

首要考虑是自己申请季这段时间是否能抗住DIY的任务强度。要做的无非就几项:考出语言成绩,了解筛选学校&项目,写文书,不断的改改改改改。

  楼主的语言成绩准备时间是比较充分的,大二就考了托然后拿首考的成绩去交流了一学期,回国后准备G和重刷T。后来因为课业强度和恋爱(误)等原因,T考到现在的分数就没有再刷了。过程中的一些决定可能也跟楼主的佛系/乐天派性格有关,大家参考参考就好了。
  对于选校选项目,楼主有自己的偏好,集中火力于Tech Hub城市的BA项目。所以这方面楼主也没花太多时间。但是还是建议看到这里的大家多深入了解准备申请的项目再做决定,楼主不否认甚至比较肯定部分良心中介在这方面的作用。
  然后就是最头疼的文书部分。但是我觉得,不论找不找中介,每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都应该体验一下这个不断打磨自己文书的DIY过程。在这过程中你会不断去咀嚼自己的每一段经历,会去翻很多有用没用的资料去了解你以后学的、做的到底是什么。这个过程不仅仅受用与申请,对将来也大有裨益。楼主就经历过在宿舍洗衣服的时候洗着洗着突然灵光乍现,赶紧擦干手去电脑前记下文书灵感的奇妙体验。。。可能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