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E Fin&PE LBS MFA+美法港新各国项目申请总结 [2018.05.04]
2018/12/12 11:15:45

终于可以结束申请了,还有哥大金数没出结果、Wustl MSBA WL。出国的想法应该是从大一下学期有的,听过每一年学院里办的出国讲座,但其实一直在试错的过程中,主要是关于金工or金融。参加过美赛,和金工一起上课,选修编程,幸运的是很早发现自己的“不合适”,同时大二暑假的实习是我重要的转折点,去PE的想法萌发了,也更坚定出国申请金融。由于PE entry level高,了解到PE很喜欢招投行的人,我在大三暑假很辛苦的找了一份券商投行的实习,遇到了人生中对我职业发展影响很大的导师,也就是在他的推荐下,第三份实习去了一家投资集团,带我的领导是LSE FPE和LBS MIM校友,同时接触了现在很火的fintech,一边实习一边DIY申请。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三年里遇到过很多次迷茫和绝望,在父母的支持、同学的鼓励和想不到的惊喜、巧合中一步步走到现在,还只是人生的起点。

录取结果:

AD: LSE Fin&PE, LBS MFA, IC IWM, HKUST GO, NUS MFE, Brandeis MSF($20,000), Rochester MSF

REJ: MIT MFin, DUKE MQM, HEC MIF, Yale GBS, CMU MISM

INTERVIEW (on site/skype): MIT, LBS, HEC, Yale, HKUST, Rochester

TBD: CU MAFN, WUSTL MSBA (Fintech Track)



CD上申请总结很多,我列举一些我在DIY申请中的方法和在每个项目申请中的个人经验或者自己踩到的雷。只是一点愚见,各取所需吧。

1. 在申请中,很重要的是要明确career goal,职业发展逻辑合理,且根据MSF/BA/MFE给出不同的career goal。我翻阅了Vault Guide系列的资料,投行400问,这些不仅仅可以用于申请学校,申请实习和工作都是很好的材料。同时我去BB的官网了解它的业务,很多官网还会发布2018年M&A市场预测等等,我都会下载后挑内容看。这些不仅仅可能对文书写作有帮助,在面试中当谈到某个市场情况时,至少不会蒙圈。

2. 常用Google。比如面试问,你为什么想做投行呢,Google会查到很多答案,结合自己的情况总结几点,答案会更professional。

3. 我很坚决没有请中介,申请还是自己亲历亲为吧,其实一点也不难。而且我的心态比较好,不会因为别人很早拿offer了或都申请完了而乱了自己的脚步(我第一份申请12.22提交)。同时我比较主动,主动找学长学姐、主动找AO,主动和同学交流,礼貌是必备的哈哈哈哈哈哈哈。

4. MIT MFin:这个项目是金融金工很多人都会申请的,面试发了一大批,据我所知我们学校有20多个。除了普通的申请流程外,可以在optional essay上传视频或是写篇essay,我当时写了一个我在美国参加的活动,不用太多考虑是不是录视频会增加录取几率,如果是视频技术大神,又很有创意,那肯定要做啊。准备MIT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how to impress AO。MIT理工很强,注重创新,我在essay中写了fintech,同时我去MIT一个Fintech网站看教授的讲座,把这个网站上区块链原理研究了一下,还挺有趣的。在面试中,面试官问我有没有想要对话的教授,我直接说了这个研究fintech教授的名字。MIT的面试我没有准备的100%充分,因为之前面完LBS,又拿到LSE FPE录取,有些浮躁。。。。。。

5. LSE Fin&PE: 这是我第一个申请的项目(12.22投的,赶在圣诞假期前。。。)现在想想当时的文书和简历其实还有很多提升空间,提交完第二天就很后悔,为什么要申请FPE。1.4拿到ID,2.10早上发现来自一个叫Jasper的邮件,真的非常意外。我想拿到offer的原因,是我的科研(互联网初创企业估值方法)+PE相关的实习+文书中写到我PE的课外读物,还提到我学习JP Morgan估值方法+以及对这个项目的了解程度。但是我这篇文书写的很长,字还有点小,实习领导看后提了很多意见,可惜我提交了。。。。。。

6. LBS MFA: 是我第一个起草文书的项目,横跨大半年才拿到Offer,可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