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tley 申请总结 [2018.05.01]
2018/12/11 11:09:57

4.18,我收到B家的Decision letter,在心里想:申请季结束。
 
 

打开Email,看到撒花的letter包裹着congratulations,鼻子有点酸,可能我与这所小小的学校真的有种缘分吧。
 
 

一路走来,想感谢的人有很多,CD上并肩作战的小伙伴们,没有你们无私的帮助与鼓励,我肯定走不到这一步。这篇申请总结,是我对自己申请心路的复盘和思考,希望能像前辈们对我的帮助一样,帮助到有需要的人。本篇从最初选择毕业去向开始展开回顾,希望对后来的学弟学妹能有一点启发。
 
 

 

1、灵魂拷问,你想选哪条路
 
 

这种问题,越早决定越有优势。
 
 

 

本科毕业选择干嘛,是就业?还是考研?保研?考公务员?省考?留学?方向是选本专业?跨专业?亦或是,回家继承家业,或啃老。当然,也不止这些选项,现在的学生脑洞越来越大了呢,有调查显示,现在的毕业生“慢就业”已成趋势。我现在实习的公司一个小姐姐的同学毕业后去养了两年猫。之后进了VC…也是骨骼清奇的傲娇喵。
 

 

有慢就业的,更有“早起鸟”。前几天看推送讲一个女孩子19岁去了高盛实习,也就是,在踏入大学门之前便明确了求职目标,并且付诸了行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这足以见得整个社会的焦虑,实习也要从娃娃抓起。
 



回归理性,考察一下环境,打量一下自身,有没有资本去“作”(一声)/去探索更多可能性;有没有意志去承受各条路上的挫折与挑战,还有旁人,甚至朋友、亲人的不解;有没有,特别想去实现的东西。不必为焦虑添砖加瓦,更不能为了逃避就业而猫进图书馆准备考研。
 

 

谈谈我自己,这个事后诸葛。大一大二的我,执拗地坚持毕业就工作的目标,却不懂实习于找工作的意义(科研同理);想去留学体验丰富的人生,却有点怀疑其风险与收益。甚至大三申请季,我依然随时准备打退堂鼓,想找个工作了事。我一度分身于各种事物,一面为留学做着些打算,另一面去各种宣讲会挖信息,去应届生论坛刷JD,水各种微信群捞人贩帖,甚至还自作主张瞒着父母报了个机构培训求职技巧(有点浪费了,因为只去了几节课,但那群人对我颇有影响,他们很优秀,老师讲得也入木三分,颇有mentor之风范。如果你是求职党,不妨试试看,与我一起报名的那群伙伴都找到了很棒的工作)。就这样,那段时间几乎被信息吞没,wechat整日整夜震个不停,需要处理和消化的信息那样庞杂。一开始我会觉得留学与找工作联系紧密,都需要一些硬实力比如英语、GPA以及软实力比如有含金量的实习,但是事实证明我的精力十分有限,这两个事情并不全然相同。被搞得快精分之时,面对雅思止步不前的惨状,痛定思痛,我断绝了参加秋招的想法。
 
 

 

当然,如果是特别会安排时间,精力又很棒效率也很高的同学,可以考虑多给自己留条退路,到时候墙里墙外花开遍地,哪家offer强去哪家哈哈。那当然是极好的,“有选择会让人更幸福即使这种选择没有实际意义”是被心理学家证实过的。(比如一个女生,在两个商场看到同一件衣服,一个卖100,另一个卖90,她开心地选了90的,以为捡了个大便宜;如果只有一家卖,卖90,她就算买了也不会感到同等程度的愉悦)
 

 

如果你是这样的同学,我很羡慕你,因为就我所接触的这两个“方向不同”的路而言,联系是较为紧密的。了解了就业市场,才能做出更好也更适合自己的留学选择,去哪个国家/地区,选什么样子的学校,学什么样子的专业,锻炼哪方面的能力,拓展哪方面的人脉,关注些什么信息。对于海归的优劣势,才能心中有数;而了解了申请全过程,会对自身的能力、兴趣有较为全面的反思和洞察(特别是DIY的同学或者遇到了不靠谱中介需要自己各种操心的同学),比如做某事的动机方面,那些文书就会逼你去展开细致的心里挖掘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