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走心的选校贴 WPI MSDS/ UMiami MSBA/ UMD MSBA [2018.03.12]
2018/11/26 14:50:22

content:


3.12原文:选校贴 

3.16更新:WPI和Miami更多的信息更新,以及decision 

———————————————————原文分割线 ——————————————

lz的硬件不好,所以没太高的追求,对于分控学校是望而却步。本来已经准备交UMiami MS in business analytics的占坑费了,结果等来了WPI的data science的录取,两个项目各有千秋,也各有槽点,lz已经陷入了极度的纠结中。

先来说说lz的背景

三围什么的在选校的时候已经不重要了(看三围党要失望了),重要的是自身的经历和未来的规划。lz本科本来是学软件工程的,修过一年的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以及高数、线代、离散数学。学了一年过后觉得敲代码太辛苦,而且学的东西比较理论 ,没看到学的东西会有什么实际用途,自己的个性又比较急躁,不能忍受不停怀疑自己、反问自己“我究竟哪里错了“,”我应该怎么改”这样日复一日的debug的过程,所以选择了转专业去了商学院的管科系读电子商务。 

本来以为管科系会教会我如何将数学、计算机知识用于管理用于营销,结果最后只学到了比较general的管理学知识,和管理科学几乎没什么关系。在商学院中选了计量、统计、运筹、数据挖掘之类的还算是和BA相关的课,毕竟数据分析是一开始我就想学想做的方向。但商学院还是商学院,计量统计数据挖掘都是学些皮毛,知道怎么应用而不知道内在逻辑是什么,连一些模型的使用范围都讲得很模糊甚至略去。 

深知自己在数据分析方面是几斤几两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所以,才会想要去读一个master,系统的学学数据分析(lz真的不是跟风去学的BA/DS)。 

以上是lz的背景以及为什么要去读master。 

接下来说说未来的规划

和大多数申请美国master的童鞋们出发点一样,都是想着能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国。 

lz本科在欧洲交换过一学期,对欧洲有很深的感情,申请欧洲的master也挺容易,但是欧洲经济不够景气,整个地区都有点老气横秋与世无争的状态(personal view),在互联网应用方面确实挺落后的。所以就想着去美国这个(好像)还挺发达(?)的地方念书。甚至为了去美国,在本科毕业过后还gap了一年,很多家人和同学都不理解:明明可以去香港或者欧洲读个排名还可以的学校的研究生,或者保本校研,干嘛在家好吃懒做一整年。还好我爸比是理解支持我的,感恩。

BA/DS项目都是STEM项目,有3年的opt,听起来还是很诱人的(虽然工作很不好找)。看看国内的数据分析岗位的job description,国内的数据分析岗位现在都是target统计、计算机背景的,但是工作内容明明并不需要那么强的tech背景,很多人才资源是浪费了(可能国内stem背景的人太多了),就像很多人说的,现在国内的大数据行业还在起步阶段、一切都还在摸索。同时,这也意味着像我这样的商科背景的人是没机会去做数据分析岗位的。而美国在这方面就要成熟很多了,可能因为学理工科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每个人都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data analyst的岗位不会去target统计、计算机背景而是target 数据获取/可视化方面的人才,而统计、计算机背景的人能够分别找到data scientist和数据分析框架sde的工作。工作几年回国能避免国内大数据行业发展不够成熟的尴尬状态,另外好像还可以赚回学费(可能我在做梦...) 

那么问题就来了,以后是去做data analyst还是data scientist呢?
  目前看来,商学院的MSBA项目的培养目标还是将学生培养成data analyst, 也就是拉数据、跑数据、画图表、解释数据的新时代民工;data science项目则是将学生培养成data scientist,主要是负责建立模型。两个方向好像都是不错的就业方向,

目前看来市场上这两种职位的机会都挺多,但是又有各自的苦衷,比如ds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