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录] LBS MFA / HEC MIF 申请总结 [2018.02.21]
2018/11/12 16:22:22


申请期从论坛获益匪浅,非常感激,现在一切尘埃落定,把自己的经验简单聊聊,为申请这两个项目的同学提供参考~楼主只申了两个项目(LBS的MFA和HEC的MIF),两个项目都拿了offer后就没再申请别的,MIF带了3000欧的奖,楼主最终决定MFA。

背景就不隐藏了,Top 2 金融本,GPA 3.4,G 760,I 7,两份国内券商投行部实习,一份外资咨询实习。

关于选校

从楼主的经验来看,其实选校是整个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真正最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的部分。楼主当时提出了几个标准,筛选下来基本就不剩下几个项目了。首先,希望学校是BB的target,不管未来能不能去BB,这一点都能让楼主在未来找工作的过程更加顺畅。其次,专业上,至少要是商科类,金融最优先,但是不能太偏quant,楼主本身数学不太好,纯金融项目是楼主的主要目标,未来楼主也希望继续从业。第三,希望学校能在大城市,出国也是开拓眼界的过程。最后,career service、学校环境、历史底蕴什么的能有最好,没有也不会太介意。根据这几个标准,基本就把美国的项目全部排除掉了,列表里只剩下了三四所学校。根据自己的背景特点,选择在第一轮申HEC的MIF作为保底,主申LBS的MFA,如果都挂就再去试试OX,LSE和IC,最后港校保底。

选校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是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项目,另一方面也要看哪些项目我们有机会。比如楼主的LSE就只是抱着送申请费的心态放在了列表里比较靠后的位置,因为听学长学姐们讲LSE非常重视绩点,楼主GPA又很渣,所以基本录取无望。
 
当然,选校上每个人考虑的因素不一样,上述也只是楼主自己的标准和看法,毕竟那么多好学校,最后每个人也只是能去一所而已,最关键的还是适合自己。而到底什么样的学校适合自己也只有自己认真思考以后才能知道,所以真诚建议未来要申请的学弟学妹们亲自去了解,千万不要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中介之类的人,最后坑的还是自己。
 
申请过程

为了赶靠前的轮次,楼主10月20号左右就把我的第一轮交上去了,随后不久顺利收到了两家的面试,11月两家都面完,12月1号收到MIF的offer和奖,12月14号收到MFA的con offer,2月20号(就是昨天)学校决定remove楼主的con。

楼主的申请过程其实并不是很顺利,5月在国外交换的时候决定出国,草草的签了S三字中介(没错,宇宙中心那个),签之前百般忽悠说MIT大有希望,开始申请又换了一套说词,让我申请各种MPA和根本没听过的学校,说楼主“不可能”(原话)申请到我列的名校,搞得楼主在8月内心差点崩溃。后来楼主要求退费,中介态度恶劣坚决不退,楼主手握中介前后说辞不一的证据准备去法院起诉,中介又乖乖把钱退了。一番折腾不仅耽误了时间,也打击了信心。希望学弟学妹们吸取教训,中介这个行业太浑浊,里面坑人的点太多,其实完全没必要找中介,从楼主的申请经历可以看到,自己申请完全搞得定,你自己搞不定的,以中介的水平,也一定搞不定。

9月楼主拿下了G,但是雅思前后三次一直迈不过7这一关,包括其中一次去台湾考试。HEC没有太纠结我的英语成绩,但是LBS一直在要求我考出7.5以上的成绩才肯给我final decision。还好这个过程中学长和面试官帮我强推,好歹跟着下一轮拿到了有条件录取。过后又经历了一次失败的雅思,去跟学校argue,说你们再这样con我会严重耽误我的实习和毕业进程,学校终于在昨天回应我,把我的con取消掉了。

关于面试

楼主一共只申请了两所学校,先面的HEC,后面的LBS。

HEC是Skype面试,一共两个面试官,一个是招生官老头,一个年轻教授。招生官老头法国口音非常严重,面试过程中楼主基本听不懂他说的话,年轻教授操着一口标准的英音,在其中起到了翻译的作用。说实话楼主没怎么准备,问题也不是很熟,其中有一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