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7MSF申请的一份总结
2017/6/9 14:49:31
想想也是度过了一个无比漫长的申请季,从16年十月中交第一份申请到现在,足足过去了八个月。一路DIY走来算是拿到了还比较满意的offer,在此感谢cd这个平台,不仅为我提供了非常多有用的信息,也让我认识了一批非常要好的战友,感恩。
按照timeline放一下我的所有申请吧:
HEC MFE&GE
UR MSF
CUHK MSF
HKU MFIN
IC ESB
UT AUSTIN MSF(decision)
LBS MIM
BC MSF
其中HEC非常高冷无面拒,LBS有面拒,其余都拿到了offer。
说几个点吧。
DIY还是中介:老生常谈,强烈建议托福能考到105以上的盆友diy,diy真的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只要初期选好学校,剩下的就是列一个大致的timeline,写文书,网申,非常套路化。DIY的一个好处就是非常自由,想怎么申就怎么申。大家从我的选校里面也能看出来我基本没有选什么保底校,申请的学校都是我比较喜欢,录到会去的,另外楼主的申请范围横跨三大洲可以说是非常任性了哈哈。UT/IC/LBS这三所都是申到一半忽然觉得不错就加进去申了的。周围也有中介申请结果很不错的盆友,但他们都满足以下条件:1)自身条件本来就非常好;2)自己花的心思不比DIY少。
关于标化成绩:首先建议能考gre的同学考gre,只申msa或者msf的除外。我本人由于一开始只打算申请msf,所以直接考了gmat。但是后期发现gmat对专业非常有限制。如果你很想申请名校,可以考虑MPA这类专业,因此如果一开始就有GRE后期会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总体来说,关于标化成绩,四个字,够用就好。这句话非常关键,这也是我后来才体会到的。在msf这个领域,除了MIT以外,720/105的成绩可以满足其余所有学校的要求。满足要求的意思就是,你不会因为GT被刷。我G一战就是730,但由于周围大神太多,总觉得750才有优势,于是十月份又报名去考了一次,结果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也并没有比第一次高,还浪费了修改文书的时间(感觉这是我被HEC拒的一大原因)。刷分是可以的,但是请合理利用你的时间,不要已经到了十月份十一月份还在为720还是740纠结,这个时候把时间投入到文书跟实习上面可能是更有用的。
关于选校:其实选校并没有很复杂,你的实习/三维/学校背景基本能够确定你的申请范围,去跟往届校友交流一下往往会很有收获。对于我本人来说,大家也知道鸡肋的msf并没有什么好选的学校,mit我完全没打算当炮灰,vandy跟wustl c不收陆本,ur以后的学校不想去,所以排除下来就只剩下这几所。。可以说非常简单明了。没申brandeis的原因是两年的项目我觉得费用上天,直接排除哈哈。
关于文书:以我的经验,香港不是很看文书,英国g5学校重视文书,美国非常重视文书。建议大家写作之前先去看看别人总结的经验,推荐一下GREAT APPLICATIONS FOR BUSINESS SCHOOL这本书,个人觉得非常有意义。可以去找一些文书修改机构帮你改,由于我只用过一家,而且服务非常坑爹以至于后面的所有文书都是自己独立完成,就不作推荐啦。文书这个东西,一开始你大概觉得无从下笔,但是写到后来真的是已经有了套路,只要用心完成一版,后期就会很轻松啦。
Be proactive: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请跟你申请学校的小蜜或者招生官保持联系,不要提交了网申以后就像个傻子一样只会被动地等结果。举个例子:罗村面试的时候,我网络非常差,我确定很多东西面试官都是没怎么听到的。所以结束以后我主动去发follow up邮件,跟对方说如果有问题没有听清欢迎再来问我。其实当时真的只是随手一发,重点是一周以后我收到了招生官的邮件约我二面,二面后顺利拿到了offer。基本上罗村被二面的人也就一两个。所以我确信如果当时没有发邮件过去,我一定会被放在wl上面。另外,如果被wl了,请不要失去信心,有些学校真的是因为招生计划有限,而不是因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