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季HR硕士申请】AD from Purdue/LSE/UMN/Cornell [2017.03.05]
2017/3/9 10:17:16
一年前冒出申请HR硕士的想法,一步步从GMAT到TOFEL到申请,现在终于即将尘埃落定。版上关于HR申请的交流不太多,所以来写写自己的经历,给以后对HR有热情的小朋友们做个参考。
申请了五所学校:Purdue/LSE/UMN/Cornell/U of Toronto,目前拿到前四所的Ad,U of T预计要三月底四月初才出结果。
背景:
Top2社科专业(非HR,非经管类)本科+硕士
外企HR实习1年+外企HR全职近4年+创业1年(HR相关的业务,主要是在家带娃的同时让自己保持对行业的敏锐度)
GMAT 710(V34Q50)+8+5,TOFEL 111(S23)
推荐信全部来自前东家的老板们:中国区HR Head+直接上司+前上司,都是总监级别、中国人。
其他申请材料全部自己来做。
选校的几个考虑因素:
每个人选校的偏好不同,不差钱的当然可以通通申请,但申请本身也是体力活,抱着撒大网的心态去申,难免影响写essay时候的投入程度。在我看来,除了Cornell,其他几所美国学校(如MSU,UMN,UIUC,Rugster)在专业水准方面难分上下,另外几所如PSU,OSU和Purdue虽然专业没有前几所强,但是也有突出的地方。所以,找到自己最在意的选校因素是比较关键的。大家都是想从事HR工作的,从茫茫学校中找到自己心仪的目标学校,也是锻炼专业能力的一个机会哈~
所以,我最终选择的五所学校看起来有点无厘头,因为并没有按传说中的排名从头申到尾,但里面有我自己认可的逻辑。
1. 专业口碑好,例如Cornell
2. 隶属于商学院,例如UMN和Purdue
3. 综合性价比高,例如LSE(时间短,英磅贬值)和U of T(学费实惠,移民优势,生活便利)
申请中的几个短板:
大神很少,普通人申请都各有各的短板,我在申请中有几个比较担心的地方。
1. 没有学术推荐信。在UMN和Cornell的材料要求中都有提到,需要学术推荐信。可我毕业已久,当年的专业也和HR没有关系,即便硬着头皮去找老师,估计写出来的推荐信也不痛不痒。
2. GMAT的Verbal分数不够高,主要是没有达到Cornell的中值,后来发现AWA也差一点点。TOFEL总分虽然挺漂亮,但是口语也是将将过线。
3. 年龄偏大。Purdue平均年龄只有25岁,Cornell也不过28岁。
应对这几个短板,我的策略是:不管他们……没有学术推荐信,就尽量找了解自己并愿意支持自己的前老板们来写。幸运的是,他们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不仅都是亲自写,而且都写了一大篇情真意切的赞美词。同样幸运的是,UMN和Cornell都举办了给申请者的information session,我直接问了关于推荐信的问题,他们都说如果实在没有学术推荐信,公司的推荐信也是可以的。
GMAT分数不够漂亮,我也并没有再刷第二次。当时只是因为有点疲劳了,但回头看,把精力留给申请本身也是相当重要的。写PS和简历同样需要投入非常多的时间。
年龄偏大,我只能默默安慰自己,还没有超过以往学生的最大年龄@@
分享这些是想说,人人都会有短板,但是要分析短板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不要盲目地和别人攀比申请条件。我如果去申请PhD,推荐信肯定是大问题,如果去申请MBA,GMAT分数肯定会拉后腿。但是申请HR Master,这些不足并不是决定性的劣势。
对后来人的建议:
1. 一定要参加学校的information session。
这里特别感谢在UMN就读的小伙伴写的详细帖子,我也是在那里面看到UMN有info session才意识到,除了网站主页,还有这样更直接的沟通渠道。后来发现Cornell也有类似的活动,就都坚持在半夜爬起来参加了。
Info session上,老师会介绍项目本身的情况,和网站上基本一致。最有价值的环节是提问,一定要把自己所有关心的问题都提出来。我参加的这两场,人都非常少,所以我当时提了很多问题。后来在做Cornell网申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是:你有没有和Cornell的老师/招生人员有过联系(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