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拖延症申请者的拖延总结
2016/5/9 17:16:17

在潜水将近2年后开始回馈CD哈。楼主所谈主要针对美校,英国香港等的没有研究过(虽然一只默认差不多),所以先设置一下讨论范围哈。

楼主去年毕业,但是大三就有个四大的offer,于是乎秉着拖延的精神,能拖就拖,就拖到了今年才申请。也于是乎楼主在今年的2个月申请季+忙季里累成狗也是自己zuo,不过整个DIY过程暂未花费家里一分钱(也是自己拖延申请的一个原因吧,暂时有了财务自由就不用担心本来就不是很懂的爸妈老是问这问那了),上班的效率也比以前实习高了不少,自我感觉尚且良好。(这里还要默默感谢KP,真的很人性的family,庆幸自己遇到好茶几,一直很理解我的处境,么么哒)

既然是拖延总结,就想到一些先记下,以后慢慢补充。毕竟由于自己的拖延,到现在学校还没全出来

首先,关于拖延想谈几点感受

1.很多人拖延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申请的晚。但是申请季下来,个人的感受就是申请轮次的影响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所以首先,那些被中介催着说现在才准备已经来不及什么的小伙伴们,别慌,事情还是应该一件件做,才能水到渠成。但是,无论怎么拖延,最先要做的还是要有一个schedule,最简单粗暴的就是讲所有学校的DDL列出来,这些DDL不仅是提交网申的DDL,还要考虑到各种送分,WES等等,有了这个简单粗暴版schedule,心里就会踏实一些(当时LZ自己先做了一版,后来又在淘宝上找了一个顾问姐姐,300元,咨询各类我不懂的申请送分等流程性的问题,也让她做了一版,这样不会因为自己的疏忽错过某间学校要WES之类。当然只是参考,因为楼主当时在上班,怕加班脑子晕了弄错才找了个人帮帮,一般自己或者有个室友帮忙看看就够了)。然后给自己定一下,每个学校卡在哪一轮申请比较合适。

对于卡在哪轮这也是一个很tricky的问题。当时楼主经常跑去听CD的才子老师等的公开课,大概进行了了解,譬如,像是JHU,UR等这类学校,首先录取者多,且学校的录取原则是你符合他们的口味就可以录取,不会太过限制人数。这样的学校,其实不用赶着第一轮,毕竟第一轮出来了,你还得想着交定金,不妨第二,第三轮都可以申请。而像是一些严格控制人数的学校,譬如T30(除JHU) 的MSF那就有些难说,但是楼主参加过几个学校招生官的在线问答,官方答复都是“每一轮的要求是一样的,但早申请的好处非常的多,比如及早认识新同学,及早开始认识学校等等“,从实际录取来说,看CD上大家的反馈也感觉早一些更好。

这样下来,就会有了一张符合你自己情况的时间规划表。这样不管怎么拖延,你拖到1月再申请也行,拖到2月也行,3月也行,只要按着这个规划表来就无需紧张。

楼主自己最早的申请是1月初,之后一半的申请也都是2月份才完成提交的。虽然不是一个好榜样,所有的网申都是拖到最后还有几小时才提交,所有的面试只要是Virtual都是拖到最后一天,(想想自己真的是拖延症晚期了,还是不要学的好,只是给个极端例子说明一下)。目前自己符合条件的学校也都陆续录了,所以不用看着到了12月份大家都拿offer了你就急位子是不是都被占了,只要你跟着你的timeline走还是没问题的。

2.第二个想讲的是‘ 磨刀不误砍柴工’。LZ觉得,选择DIY,就要自己疯狂的搜集各种信息。特别是选校和自己定位阶段,各种公开课,QS tour,论坛,微信公众号,学校的在线和线下交流都要密切关注。另外不要忘记自己的职业规划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搜集资料。这个阶段所花的时间,可比自己后来申请大概2个月的时间多很多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校选择好了之后,时间规划也很重要,之前说了简单粗暴的先弄个ddl还是不够的,还要花时间将所有大学的要求,文书分类汇总,再规划时间。其实这个不是很耗时间,但弄好后事半功倍吧,而且心情也会好很多,毕竟很多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