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HK Business Analytics 商务分析全介绍【2017.05.12】
2017/5/16 10:59:18


2016年入学学姐一枚 当初申请的时候CD真的帮了我很多 有随风学姐金玉在前 现在来回报一波

 

1. 同学背景

一共63个人 有2个印度同学 2个台湾同学 4个香港同学 剩下的都是大陆

  按照我一年的观察 非商科、统计这些背景的学生确实不多(LZ算一个)

  学院给出的数据是平均工作经历10个月 平均GMAT 681 985比例大概45% 211比例33% 香港本科10%

  拿过国奖的我知道的都有5个 所以我猜不算闪光点

 

2. 课程设置

BA总共要上10门课,主流是4+3+3,4+4+2,还有少部分像LZ一样5+3+2甚至5+4+1。

  4+3+3的确最合理,但是实际上第三学期很多同学会去实习,三门课的话还是有点麻烦。

  4+4+2和5+4+1第二学期基本无可避免会选到Supply Chain,所以第二学期4完全不是第一学期4能比的,建议避开。

  5+3+2班上大概有5-6个同学这样,如果学习习惯好、英语没问题第一学期5绝对是承受的起的,因为第一学期的两门选修课任务都不会很重。

 

第一学期:必修微观经济、统计学、决策模型,辅修了Managing Services Operation和Business Process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微观经济:两次小组讨论+两次考试,考试可以带cheat sheet,不难。老师人很温柔很好。

  统计学:大概就是假设检验、ANOVA那些,相当基础,我这已经是学的第三遍了。大量小组讨论+两次考试。期中考试满分50班上平均分40。这门课所有作业都是小组讨论。老师很帅人很好。

  决策模型:Excel用solver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建模过程。平时学的不难,期末有点难。每周一个三人小组作业+期末上机考试。老师说话很可爱。

  MSO:现在回想起来只记得学了很多库存管理、容量设置的问题,和统计学有关的。期中考试很容易,期末考试很难。老师会记得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所以,不要迟到,不要睡觉。

  BPAS:用Arena的,一个很坑爹的辣鸡软件。数学类的东西不多,大部分是概念理解类的。两次考试,期中考的话把参考书目的课后题都做了就很稳。期末考试是操作。

  第一学期的话有听说选了MKT的,据说课堂氛围好,但是讨论的东西没学过MKT就很麻烦。还有选了项目管理的,任务量很重,很多东西要背,还要写一个很长的论文。

 

第二学期:必修数据挖掘,辅修Business Forecasting和数据库(忘记是不是辅修了)。

数据挖掘:每周一个小组作业+一次PPT汇报+一个project+一次考试。这门课学的非常踏实,老师手把手给你带出来,原理讲得很清楚,软件用weka和Gretl界面也很友好。project是文本分析,有点难度,我们组很多地方靠组内大神用python做过去的。

  BF:巨坑,讲时间序列。老师不太擅长教学的样子,东一下西一下,所以前期真的是连基本概念都不动,全靠自学。软件用EVIEWS。两次考试+一个小组PPT汇报。期中考试的话全是概念题,强烈建议再怎么听不懂上课也要听,还要记笔记,LZ就是上课认真记了笔记发现期中考考的全是他上课问的问题。

数据库:陨石坑。教的东西特别简单,小组作业极难。1. 设计一个网站,要自己建库然后调数据,全组自学html。 2. 自学MongoDB,调数据。任务2还好,任务1真的做的昏天暗地,组里没有大神可以carry就真的药丸。除此外两次考试,期中考最高分88平均分74,考数据库基本原理,期末考建议自学各种SQL语句,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考不到。

这一学期很多同学有修一门供应链,任务量极其之重,我看他们上的痛不欲生。但是老师确实很认真负责。

 

第三学期:必修运营分析,辅修Web Analytics。LZ还在上课。

运营分析:每周一个作业,老师讲得非常认真。

  WA:号称全中大最难科目,老师要求每周贡献20个小时用来学习R。平均每周一个R的作业,大概耗时6-8小时那种。上课的话原理讲得不太清楚,好处是老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