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ST Full-Time MBA Program Admissions Events(北京场) 活动纪要
2017/10/11 9:43:11

帖主懒癌犯了,上上周末的活动直到今天才整理出来。上月23日,帖主参加了HKUST Full-Time MBA Program Admissions Events北京场的活动。现场邀请了四位HKUST的校友和在校生,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panel session,Q&A,及networking session。这里,重点整理了panel session和Q&A部分,欢迎大家补充。

嘉宾背景介绍:

Stanley Wang

Class of 2012, Managing Director of NCF Capital Limited
Alex Ouyang

Class of 2017, Vendor Manager, China consumer leadership program, Amazon
Chris Wang

2017级在校生, Strategic Account Manager, Cisco Systems
Harry Sun

2017级在校生, Project Manager, China Machinery Engine Manufacturers


Panel Session

1)  Why MBA?

Stanley:

我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还是希望有机会回到学校进修一下,尤其是中间工作过的同学应该知道,小学初中到大学这段时间的学习和你工作过一段时间再回到学校学习时的心境是不一样的,可能更加有针对性,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更有益,也能认识到自己哪些方面需要充实。
为什么是去进修MBA而不是其他的选择,也是跟自己以往的工作背景有关,因为我之前从事的是市场和销售这块。相对于其他工作背景的人,我对business来说接触的更多一些。MBA提供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以及未来的职位定位来说与我自身更加匹配,另外,我申MBA 的profile也是同学中比较典型的一种,因为申请MBA的主流的profile都是外资企业,四大或者海外工作背景类似这种(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我们同学之前也有做音乐家的),所以综合自己的情况,这是一个比较合适的option。


Alex:这可以分成两个小问题,一是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读MBA,二是 why MBA。

当时我已经在华为工作了三年半,对读MBA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退可攻进可守的时间点,并且可以打破我一些思想上的局限性。而我本身是想转行到咨询快销类的行业,当时从我的人际关系或者积累的人脉圈来看都是集中在通讯行业,所以从当时的格局及投资回报比的风险出发,都是选择MBA的一个最佳状况。
我选择读MBA的原因和大家相似,其中一点是为了实现career transform,我希望从一个技术销售转到consulting之类的岗位,就需要MBA来帮我实现中间跳转的这个过程。另外一点,无论是我的教育背景还是工作背景都是集中在国内,而全球化国际化是一个大的趋势,港科大的国际化背景在亚太区甚至全球是来看都是数一数二的,我当时去美国Darden做交换生,一个班级里一共有28个国家的学生,除去美国本土学生,每个国家的学生都占到百分之十几或二十几,所以大家的背景和文化就很多元化。


Chris: 我当时的情况是,刚好工作三年。第一年在思科做管培生项目,先是技术,后来是sales。因为所有business的本质就是做生意做销售,而商学院可以教你,除了自己创业这个最高端的职业目标,其次就是做finance,华尔街不创造任何产品,就是左手钱进右手钱出,那怎么进入这个圈子就需要商学院帮助你去实现。另一方面,他们会帮你发现你真正适合做什么以及找到你最终的目标职业,因为在互联网经济的背景下,传统sales模式是没有前途的,所以最主要的还是帮助自己跳出当前的固有格局找到新的机遇。

Harry: 像我这种从国企出来的还是比较少的,我比较特殊,为什么想读MBA呢,因为我刚毕业就进入这家公司了,到现在已经六年了,基本上已经看到底了(触到天花板了),中国目前的机械圈子,不是清华的就很难往上走,因为人家确实很牛而且晋升的机会也比较大。另外,工作确实也很累,总是会出差去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比如我在非洲最穷的国家(乍得)待过两年,乍得的环境相当于火星,像疟疾这种病就很容易传染,不及时治疗还会有生命危险,之前北京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Chase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