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My Application Experience: Wharton

[日期:2006-12-25]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eagle [字体: ]

General condition:

Gender: Male, born in 1981
GMAT: 750 (39/51, AWA4), taken in Nov, 2004
TOFEL: paper based 630, taken in May, 2005
GPA: 2.71/4.50 (not from a big name school, majoring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 None, it is a bit shame since I didn’t even get a CPA title as a professional Big Foure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Funding raising for my minority’s NGO, which might be a shining point.

Working experience:
 

  • audit 2.5y + tax 0.5y in Ernst&Young, Beijing office;
  • Finance dept. head 1.5 y in a non-ferrous metal smelter (wholly private-owned local Chinese countryside company)

Schools applied:
 

  • Columbia
  • Wharton
  • NYU
  • Stanford

Schools interviewed:
 

  • Columbia, alumni interview in Shanghai, failed;
  • Wharton, school representative interview in Beijing, passed.

Details:

高中时代看到的一本讲述的书在我心里洒下了MBA的种子,而读大学时候的听过的一系列讲座,见到的一些牛人使这颗种子在我心里真正开始生根发芽。作为西南山区巴掌大的小城来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够闯入京城,在一所知名的财经院校念书,毫无疑问是很令人兴奋的。不过我很快就发现了这个火柴盒大小的学校诸多不完美之处,他在紫禁城的名气,似乎远不如它那响亮的名头给他在外地带来的名气大。于是乎,学习上开始懈怠,最终在毕业的时候拿到了一个尴尬的成绩:2.71的学分绩点在45人的班正好列在第23位。但不管怎么样,一来身在京城,二来怎么说这个学校在财经界还颇有些名望以及一些有名望的校友,潜移默化的受了些影响,也很想像他们一样有所作为。而一位在microsoft大中华区做高层的师姐高度肯定了我“先在大外企干,再去念MBA”的想法(不过不知道人家还记不记得我),进一步使我坚定了信念。于是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拒绝了来自某中央部办委的邀请,去了Big Four. 托学校的福,托专业的福,那年Big Five中的每一个都在我们班发了offer(包括风雨飘摇中的安达信)。

那个年代Big Four是少数大批量招收大学毕业生的著名外企(所谓大批量,我们那一届EY也只不过招收了一百二三十人,与现在动辄就四五百的规模无法相提⒙郏晕蘼畚以覆辉敢猓绻蚁胍嫠遙usiness school“虽然我不是big name school毕业的,但至少我的公司够big”,Big Four几乎是我唯一的选择。以后的时光,基本上就像网上很多描述四大生活的帖子一样,很学东西也很煎熬(不知道现在小朋友太多会不会学习的机会就少了),跌跌撞撞到了GMAT成绩出来以后,应该说往理想大大接近了一步,我想静下心来好好做申请,于是就向老板提出换到相对稳定的tax,理由是身体不好,不想多出差。EY的tax一直以来都很缺人,当然audit也一样缺,所以关键在于audit肯不肯放人,还好,我的老板非常nice. 坦白来讲在EY做审计虽然辛苦(我虽是金融出身,却不幸发配到了最累的工业组),但一来学东西快,二来我觉得周围的大部分人都挺好的,所以大部分的时候我都感觉不错。至于换部门以后,虽然只在tax干了半年,可感觉真的更好,换部门虽然有些challenging,但是好在周围有一群helpful的同事,特别是在这里会有比较多的senior manager exposure甚至partner exposure,我当时甚至想推迟申请,多在tax干两年。

不过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零五年七月受人之邀,加入了一家冶炼厂做财务主管。从繁华都市到乡下,从外企到民营企业,从做professional service看别人做的帐到自己操刀做帐,一切都变了,不过去读MBA的信念却从来没有动摇过。由于我身在外地多有不便,只好委托一位高人(不便透露姓名,以防广告之嫌,暂用高人替代吧)帮我指点essay,特别是选校的过程承蒙他的关照。我虽说高三念的是理科,可物理高考却没有及格,事实上我一直认为如果念文科的话会有更好的学校录取我。文科精神,再加上一点浪漫主义,导致我最初选取的学校都有又大又美的校园,良好的气候:Cornell、UCLA、Darden、Stanford等等。但最终这位高人把我的“dream school”一一推翻,只在我的一再强烈要求之下保留了Stanford,依据他的高见,我应该申请的是金融方向的牛校,于是就有了Columbia、Wharton、NYU和Chicago,而这四所学校,事实上起初没有一所进入过我的眼帘,只是在后来的接触中,逐渐对他们产生了感情。

Columbia有early decision,又是高人强力推荐的“emperor school”,自然被放在了极为重要的第一个申请的学校,而我之后申请的别的学校,在why MBA、Why now等泛泛的题目上,都是套用的columbia的模版。这里需要强调一下的是我难得一见的极低的GPA,本来想在supplementary essay里面加一通解释的,可鉴于高人的一句话“你别此地无银三百两了,本来别人不介意的,被你这么一解释反而别人还上心了”,于是乎,我就在supplementary essay里留下了一片空白。更多的是强调自己的工作、以及为我们的少数民族基金会作的一些融资贡献,只字不提GPA的事儿和没有专业证书的痛苦(别的学校我也没提这茬)。Columbia的面试很难约校友,他们都忙得不能回复email,好不容易约到了一位身在上海作marketing的姐姐。其实我觉得她人还不错啦,但是我确实准备得不是很充分。大概是女性的耐心细致吧,面试时她问的很多问题都是根据我的某一回答刨根问底的further query,有时候来不及反应,有点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样,她给我留下的印象是Columbia是一个思辨的、逻辑性很强比较aggressive的学校。

Wharton是第二个,准备它failure的那篇essay费了我好多功夫,和高人一起琢磨了好久,到后来我都有点疲了。我写的草稿总是被他全盘否定,他总是觉得我写的题材太大,内容结构都很复杂,很难把握好,向人民日报的社论。在经过他的一番折磨后(当然,他也认为我在折磨他),我一气之下写半小时内下了一篇自认为很naïve的文章:刚读小学时爸爸给我买了个难看的书包,我要求更换,他说如果能考进前三名就给我换,我答应了。结果我总是考在三甲之外,经历了一个个的failure。但是我一直在进步,直到三年级时考了第一,总算成功更换了书包。我从中学到的东西就是不能盲目答应别人开出的条件,在承诺之前要先衡量一下自己的实力。就是这样一篇很真实、无虚构并且很简单的文章,赢得了高人的高度赞许,说比我之前写的东西加起来还好,呵呵。其实我没有看过先辈们写的essay(这一点上我不如很多CDer),所以也无法分辨啥叫好,啥叫不好,总之请医医做主,他既然这么说了,那我也就upload了这一篇。现在看来,这篇简易文章还是给我挣了分的!Wharton的面试是大家熟知的Thomas,真是一个nice people,问的问题也都是常见的、容易准备的,整个过程用波澜不惊来形容。不过鉴于Columbia的失败,我不敢过于乐观。

Stanford的申请材料上交已久,估计希望不大,当然,有了Wharton在手上,我的心里已经完全没了忐忑。NYU刚交没多久,怎么着还不知道呢。Chicago我原本准备的是第二轮,现在既然Wharton有了结果,我自然也就不去想了,呵呵,省了两百美刀的申请费。

总而言之,收到Wharton的offer真是令我精神大为振奋。感谢每一个帮助、支持我的网友,也希望我的经历能对诸位有所帮助,特别是对那些有明显的weak point的朋友(例如很低的GPA),希望你们能够树立信心,who knows what miracle you can achieve?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13&ID=215872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北美MBA申请区】
https://forum.chasedream.com/list.asp?boardid=13

打印 | 录入:Zeros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