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后续更新! 两年五万块的教训——连续两年申研失败经验总结 [2018.12.18]

[日期:2019-01-10]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yomomoko [字体: ]

2018.12.18 Update

大家好,我又来更新后续啦。首先很幸运的是, 在我从事四大审计一年两个月后,成功离职跳槽啦。跳去了更喜欢的科技行业(Blockchain/IoT/Smartcity/CloudComputing)做研究和咨询,感觉以后的路也更宽广了。我进入了四大后其实不是很喜欢审计这个工作,所以一直在想办法Networking+寻找新机遇。虽然正如我之前写的这篇帖子,我在申请研究生这件事上做的比较失败,但我觉得还是不能放弃啊。我还有很多理想,有喜欢的事情想去做,有向往的生活想要去追求,所以就算申研失败,也不要丧失信心。

另外我在一年多的工作中,也感受到了自身与纯国内环境的格格不入。我与一些留学四年以上再回国的朋友沟通过,他们和我是一个感觉。所以一方面我在积极努力地跳槽去相对更Global的公司环境工作(我现在的公司比起四大来说要更国际化一点,其实四大真的很Local的233)。另一方面我也不会放弃去寻找境外的工作机会。由于我会日语,所以我的主要目标会放在香港和东京。目前也在与几位日本猎头接触。等到积攒了一些工作经验,做到Senior或Manager的时候,我会计划去念MBA,加强人脉和管理能力,发展更高的职业道路。

其实我现在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真的很弯,弯到不行,但也因此获得了一些成熟的经验,特别是对“不要放弃”的理解。所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只要自己不死心。我在四大见过很多优秀的人,因为觉得PEVC都要男生而自己是女生没有希望,就死了心只想去企业财务部安稳一生。(有很多好工作真的不限性别的!)我也见过有一些想法但因自身面试经验缺乏而觉得“没希望”。于是放弃努力的人。(知识不够可以补啊,硅谷程序员面试前也必刷题呢!)

话就说到这里啦,我真心觉得每个人都有无限潜力可以去挖掘,虽然大部分人都不是那些高精尖,但平凡的人也能成功。如果大家有跟我相同的想法或者困惑,我们互相鼓励~

也祝愿19 Fall的申请者们都能取得理想的offers!

==========

大家好。

背景

美本TOP 50理科、GPA 3.6、GRE 327、一段交换GPA 4.0、学校Human Rights社团VP。申Fall 2017时在校大四,有两段水实习和一个专业Project。申Fall 2018时已在国内四大工作,并增加了一个期货量化实习和一个区块链实习。

看了那么多大家的成功经验总结,我想挖开伤口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连续两年的失败经验总结。可能对大家有一些反向的帮助。首先声明我这里的失败是针对自己的背景而言,一切不放背景的经验总结都是瞎扯淡,没有帮助作用的。

总的来说,我是美本TOP 50,GPA还行,也不是只读书的Nerd。第一次申请的是Fall 2017,总体方向偏BA,那时我大四,最终只有一个offer。第二次申请Fall 2018,已在国内四大开始全职工作,总体方向是金融数学,最终全拒得QAQ。标题中五万块差不多是我两年用在申请和考GRE的总花费(我不用考托福)。

我现在反过来看认识到了自己申请最大的问题:一个是时间太晚,另一个就是第二年申请的不太对口。现在开始详细讲一下。

Fall 2017

2016年暑假我和国内某中介签了合同,把自己的申研交给了对方做,总价近七万。当时我傻白甜,觉得自己申请季的那个学期忙到飞起会没时间做好申研,交给对方肯定比自己做好,于是一纸合约就把钱打进水花。实际情况是,当时的流程老师和文书老师双双都已经在准备从此中介跳槽,我是申请结束后看到两人的朋友圈Update才知道的。所以那时他们帮我做申请时都相当心不在焉,可以说是并不负责。最后我拿到的唯一一张offer还是我自己加申的,他们一个也没帮我拿到,最后退了我一半钱。

我自己是理科出身,当时申请的基本是BA和数据分析方向,具体有:

  • WUSTL MSCA
  • GIT MSA
  • MIT MSBA
  • Georgetown MSA
  • Rice MSTAT
  • NYU MSDS
  • Columbia MSOR
  • NYU CUSP(自己加申)

我的每个项目几乎都是压线申请的,除了第一所WUSTL其他都是17年1月后,甚至最后四所都是2月的。虽说如此,我申的基本也是R1,所以这次申请中学校普遍申得太高和我自己简历的不充实是最大的败因。那时我只有两个水实习。除此之外,GPA也仅仅刚过筛选标准,但这也已经无法改变。

Fall 2018

17年申请以唯一一张NYU的offer告终,我仔细比较了这个offer和当时手里的四大全职offer,想了下还是先工作吧,申请可以再做而工作不一定再有。于是第二次申请就这样开始了。这个时候我的简历充实了很多,首先我在四大全职工作了,其次我在17年补充了两段实习,其中一段是券商量化研究。本着自身是理科背景,再加上有一段量化实习,以及我工作后对二级市场产生的兴趣,第二次申请我选择了金融数学方向,而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不仅难而且与我不匹配。

在这个申请季中我把目标还是定的很高,具体有:

  • Toronto MMF(加拿大)
  • CMU MSCF
  • MIT MFIN(重申同学院不同项目)
  • Chicago MSFM
  • Columbia MSOR(重申)
  • Columbia STAT

这次申请我完全是自己做的,由于当时工作也不轻松,所以并没有对文书精雕细琢。我认为自己的英文写作能力还不错,目标和逻辑也都比较清晰,所以当时觉得应该OK。但是当我看到连哥大统计都拒了我并且发了一封邮件让我调剂去SPS时我意识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对口。当时我已经在四大工作,所以我申请时的身份已经变成了一名四大员工,审计行业人士。无论我之前的背景多么理科多么数学,无论我的实习和金工多么搭边,我最大的标签依然是四大审计。学校不会觉得我这样的候选人会比本科从数学和编程一路做量化实习上来的人匹配。我如果想要申请金数已经完全属于换行业,已经太晚了。所以为什么哥大统计让我去SPS,就是因为SPS才是已工作换行业人士的最佳选择。对当时的我来说,SPS换行业或者Accounting/Finance才是对口的。

除此之外,我依然申的太晚,有些还是R2。对于本来就没什么竞争力的背景而言,这就更加注定了失败。

总结

听说Fall 2018的竞争非常惨烈,特别川普上台后这个趋势应该还是会延续,我给大家一些血的教训作为参考吧:

  1. 一定要早点申请,尽量在12月都做完,R1依然是最好申的!很多学校虽然不明说,但太晚申基本就是去给人家送钱的,申请资料估计看都不会看!
  2. 如果要申请好的项目,背景对口非常重要,否则就要有充分的理由让招生官觉得专业没有优势的你依然比其他人更匹配这个项目!
  3. 不要轻信中介,不要轻信中介!
  4. 已经有不错的工作offer的朋友不一定要急于读研,有时你会发现读了一年回国的同学还是找不到工作……
  5.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潜规则就是,重申一般都悲剧,你第一年申请失败的资料全都在人家系统里呢,招生官并不会认为仅仅一年你就会变得优秀。

最后祝大家都能拿到心仪的offer,前程似锦!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325074-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商学院Master申请区】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14-1.html

打印 | 录入:steven
相关文章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