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PhD in Finance @Ivey, UWO, Canada

[日期:2006-08-16]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zenger [字体: ]

借“PhD交流区”开版之际,将我的经历与大家分享。

我是个已经工作多年的大龄青年(对大多数PhD申请者来说);没有北美学历;没有象样的学术论文;甚至GPA也不高。我的工作经历可以帮助我获得顶级MBA的录取,但却可能成为学术方向申请的最大障碍(来自于Queen's某教授的说法)。我希望说明这些弱点能够励很多CD的准PhD申请人。更希望下面的内容能够有些许参考价值。

背景及申请简述

a) GT:

TOEFL 587+5.5(05年5月) 650+4.0(05年11月),
GMAT 770(51,44)+5.0(05年10月);

b) 学历:

西交大技术经济本科,武汉大学MBA,GPA一般(80-85),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一篇——关于物流方面的;

c) 工作经历:

约12年:曾担任某中型外资集团中国区副总裁(负责营运和物流事业部)及其国内几家合资公司董事、监事职务;发起并组建公司,从事金融配套服务,公司基本理顺后便不再参与公司管理,专心准备PhD申请事宜;

d) 推荐信:

四封,分别来自——西交大管院院长(原来我本科专业教研室主任);武大商院副院长;武大金融系教授(我MBA论文导师);公司合伙人;

e) 其它:

移民身份,05年底开始居住在加拿大——事实上,对申请本身没什么意义。

申请加拿大5所学校:UBC(Sauder);UT(Rotman);Queen's;UWO(Ivey);York(Schulich),申请项目全部都是PhD in Finance。12月份发出材料,2月份UBC拒信;3月初Queen's电话面试,被拒,经我要求后同意转审MSc;3月中旬York收到ETS补寄的TOEFL成绩,正式受理申请;3月下旬,被Queen's MSc拒,两天后收到UT拒信,同日收到Ivey通知;4月初,确定接受Ivey的offer,并通知York取消申请;4月中旬,仍然收到York的拒信 :)

经验及教训

1、材料准备

GT:对一般申请人而言,没有特别强的学术背景,还是建议将GT考高点,毕竟可以引起教授的兴趣,来看申请材料。个人认为,Queen's之所以还和我有几次联系,其主要原因就来自于我的GMAT分数。

推荐信:其实只有一个学校要4封,既然准备了,干脆就都提供了4封。推荐人是需要精心选择的,需要组合成一个完整结构,能全面反映自己过去。不必局限在学校要求的推荐信数量,不论作用大小,总会有点用的:以UT为例,它的网申只提供了3个推荐人的填写,但在收到我全部申请材料后,主动发信通知我,已经修改了我的网申清单,将第4个推荐人资料列入其中。

PS:唯一可以不断更新的个人材料。建议在申请材料提交前2个月开始完成第一稿,之后可以不断修改。要用2-3页的文章来打动教授,绝对不是一个简单任务。不论是强调学术还是其它,最重要的是符合个人的特点。

2、自我定位

个人的自我定位一定要清晰,不要盲目选择,包括学校和研究领域。以本人为例,其实我的目标只是想通过PhD学习,把自己的生活转到学术界,将来做研究或教书,过平平静静的学者生活。因此对我来说,任何研究方向都不排斥。不过开始请教授写推荐信时,只简单地想了这一个方向,因此后来就全部都申请了Finance方向。如果可以重新来,我会申请UBC的Management Science(内部也叫Operations Research)甚至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一个cross-field program);UT仍然是Finance,但是具体学术方向会更具体和有针对性;UWO会考虑GM方向(在不知道Finance方向会录取我的情况下,详细情况见下文);Queen's的OB方向;以及MCGILL的Multidisciplinary Topics方向。除了考虑到各学校的特点、强项以及教授因素外,更考虑自身的背景和上述方向的匹配。

3、选校分析“知己知彼”

这一点是我要反复强调的教训:我得到finance的offer现在看来实在是侥幸。IVEY的GM方向是传统强项,每年招6-7个新人,而Finance通常为1人:01,02,03年各1人,04年招了3人,05年招0人(估计没有名额),大家估计今年招1人。我在向在校的师兄打听到这些信息时,已经是3月中了。可想而知当时我的心情。幸运的是:今年Finance方向共招了3人,另两人分别是美国背景和欧洲背景(LSE),如果只有一个名额,我今年一定会多收一封拒信。而我过去的工作经历,包括工作中现成的研究分析报告和一些演讲材料,都可以有力的支持我在GM方向的申请。换句话说:如果申请GM方向,我有丰富的“陶瓷”材料。(当然,这也是后话)

除了上面所说的内容外,在选择学校中,更要强调对学校和项目方向的调查分析。每个学校,甚至不同项目,在选择申请人时都是有喜好的,这一点通常可以通过分析教授的简历和在校学生的背景得到。比如:Ivey就是一个接受长工作经历的学校,而Queen's则不是很喜欢这一点,UT在相似背景下,愿意选择“白纸”来培养。又比如:MCGILL的MT方向的教授对国际学生,特别是中国学生会有倾向(人大的会更好)。这些信息,对申请是非常重要的,要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和仔细分析。

4、关于“陶瓷”

在申请前,我也根本没有“陶瓷”的概念和想法,主要是不知道怎样做,也不太相信会有什么效果。但在申请中,特别是收到UBC的拒信和Queen's的面试后,我开始“陶瓷”,其实也就是厚着脸皮给自己认为合适的教授写信,把自己认为可以补充的材料和说明发给他/她,虽然我的录取和与教授的“陶瓷”没有关系,但我相信教授即便不回信,也还是会看“陶瓷”信的——当然,会看多仔细就不知道了。例如:和York的研究生录取委员会的某教授“陶瓷”中虽然没有任何回信,但在后来我给她写感谢信并告之我决定去IVEY后,她很快回信,表示了祝贺。个人分析,在学校正式决定出来之前,教授是很难回信给申请人的,但只要内容合适,他们应该会看的,至于能否打动他们(或是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就要看各人的思考和写作本领了。

5、在读学生资源

这是很有效但容易被忽视的资源。通常情况下,在校的中国学生会很友好的回复你的咨询。我的申请在这点上,受益非浅,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向在校的准师兄/师姐请教,会得到很多内部的信息和帮助。

6、一点个人观点

申请人的某一方面的单一背景,如:GT分数,GPA分数等等,和是否获得OFFER之间没有绝对的关系(虽然肯定都有影响),每个人的特点都不一样,如何利用自己的特点,把它变成独特的有利之处,是申请过程的着眼点。

最后,希望在这里能够公开向对我的申请起到重要帮助作用的朋友、亲人表示我最诚挚的感谢(虽然你们中很多人不会看到这个帖子)!

感谢支持我做出这个彻底改变生活轨迹的重要决定的我的太太和将要出生的小Ivey;感谢西安的小立同学帮我办理学校材料;感谢几位推荐人的支持,特别是我公司的合伙人Wayne;感谢Zeros和CD;感谢Leighyao的支持、帮助和建议;感谢rongdongc(欢迎喜欢讨论战略、创业和管理的朋友访问容懂的博客 http://spaces.msn.com/rongdong/)和FengZhang两位师兄的帮助;感谢所有关心过我的亲人和朋友!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61&ID=168785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商学院Ph.D交流区】
https://forum.chasedream.com/list.asp?boardid=61

打印 | 录入:Zeros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