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Tuck2018届实习情况更新 求职策略分享 [2017.03.10]

[日期:2017-03-14]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WeAreTuck [字体: ]

在Tuck同学们放春假之际更新一下Tuck2018届最新的实习情况:
中国护照(包括香港)并且需要recruiting的同学一共13人。

目前已发Offer有:
Consulting: McKinsey Chicago、McKinsey HK、Bain HK、BCG SH、L.E.K. SH
Corporate: Amazon PM、Amazon Retail、JD.com、VIP.com (x2)、General Mills、Kiel James Patrick (fashion and retail)
Banking: BAML NYC IBD、UBS NYC IBD (x2)、Barclays NYC IBD、JPM HK PWM

以上offer在人头之间的分布还是比较平均的,除了个别同学因为所找行业招聘周期较长,绝大部分同学已经收到了心仪的offer。此外还有一些终面的offer尚未发出。我们会陆续进行更新。可以说在今年形势不好的情况下,Tuck18届找实习还是获得了大丰收。

以下是其中一位T18同学对于北美MBA找实习、职业定位乃至选校策略的一些思考,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开始recruiting之后,我对于MBA就业了解到了许多以前选校、选offer、甚至是pre-MBA的时候都不了解的信息。
我总结了一下MBA就业的主要方向和策略,希望能对大家是否读MBA、选校、选offer以及MBA初期自我职业定位能有一个参考。

一般学校都会建议你考虑MBA之后第一份工作的时候,要考虑Industry\Function\Location三个因素。MBA后第一份工作和MBA前的工作背景相比,三个因素中只建议改变两个因素,否则找工作、实习的难度会非常大。一句题外话—这也应该是你careergoal essay的方向。

首先我觉得对于S16的中国学生,甚至大多数国际学生来说,进校后的recruiting主要分两类:

  • IBD+PE/VC/IM+ other finance (+号表示同时考虑,按时间投入顺序排序)
  • 咨询+ Corporate

以上两个分类可以囊括绝大部分的中国学生进校后实际的recruiting策略。在这里,我讨论的不是职业理想而是实际的MBA recruiting操作。大多数人不可能仅仅找Tech或者仅仅找Healthcare,所以选校的时候也应该进行综合考虑。

1. IBD(US+HK)+PE/VC/IM(China为主) + 其他金融相关
很多人来MBA之前都向自己默默发誓不做IBD,但是考虑到前面提到的三大因素,以及下面提到的时间安排等因素,很多人还是向理想做了妥协——失业事大,长期职业目标可以通过两三次跳槽来实现。
另外,IBD的exposure、收入和收入增长速度依旧是一个很好的起脚点。找IBD的人里面,一部分人是非常坚定的,95%的精力都花在这方面;还有一分部分人可能以前就有投行背景,有一定信心可以进入买方,但是找IBD保底。

IBD的招聘流程非常标准,绝大部分是on-campus recruiting,PE/VC则非常随机,以off-campus为主。IBD是最早开始招聘的,有可能IBD二月初发完了offer,PE/VC的面试都还没发下来。
但是offer往往都是有deadline的,需要看每个学校的banking offer deadline能不能给你留出足够时间去拿理想的PE/VC offer。大部分人都不敢在还没有PE offer的时候就拒掉IBD,所以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那么骑驴找马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每个学校IBD的timeline不一样,对这方向感兴趣的同学应该跟校友和在校生重点了解这个信息。当然也可以通过实习和全职recruiting策略差异化的方法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找IBD的人首先应考虑对于每一家bank,是找US还是HK,因为这两种recruiting路径非常不一样。前者拼network和美国校友,后者拼背景和简历。US Bulge Bracket竞争非常激烈,对于非美本传统国际学生非常难,当然每年都会有牛人出现。US的BAML和UBS、Barclays等喜欢中国学生。US的banks对你的期望是每一场on campus或同城活动都要到场,否则没戏,同时USbanks要求你时不时主动去纽约找他们coffee chat。IBD的招聘是按学校来进行的,每个学校有一定名额,你跟自己的同学竞争。

讲完这些,大家应该知道该怎么选校了。找US banks的,你希望学校(IBD名额多+同学竞争小)+校友积极+去纽约方便+学校培训到位。名额和竞争要一起考虑,因为往往有的学校名额多但是申请人更多。
Tuck在以上几个方面都非常有优势,名额多,竞争小,career service强。2017届找banking实习的全都有offer,并且以US为主。以为Tuck是咨询或General Management school的同学可能对这一点还不太清楚,所以强调下。唯一不大好的是有四五周要周末跑纽约,但是校巴5个小时直接到,加上很多同学都非常nice直接开车带你去,所以还是很方便的。因为不在纽约,必须参加的公司活动少一些,比一些天天要到场的学校好一些,也算因“远”得福吧,商学院真的是非同一般的忙碌。

至于找HK IBD和国内PE/VC的,主要还是看个人背景和稍微看一些学校排名(本科同样重要)。
HK IBD的应聘只需投简历和面试即可,主要拼简历和背景。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经济形势不好,外加每年都有抽不中H1B的美国banker被派回香港,因此香港banking每年名额都非常少,导致面试比例并不高。PE/VC有校招途径,同时,通过朋友或校友引荐也是获得面试机会的重要途径。Yale的PE/VC很不错,毕竟有大牛校友,但是要在个人背景合适的前提下,这些资源才能被有效利用。Tuck的PE/VC校友数量不在多(因为本身Tuck规模就不大),但是胜在校友非常帮忙,都没有架子,微信群里喊一声随时有人帮忙。

2. 咨询(China为主)+Corporate(US为主)
找咨询的同学主要分这几类:
1)没想清楚将来想做什么行业,看中咨询再跳槽的二次择业机会;
2)想转行到Tech或Healthcare等行业,但是考虑到前面提到的三大因素,为了降低就业风险,计划咨询和corporate一起找,愿意先在咨询干几年再转到心仪的行业;
3)非常喜欢咨询,非常坚定,计划长期干的。

咨询招聘非常流程化,和US banking recruiting一样,需要投入非常多的时间。因为这个原因,一般US IBD和咨询一起找的不多,尤其US IBD+US 咨询可能性很小,因为都是networking比较重的。并且US banking对于commitment非常看重,要是被recruiter知道在同时找其他的行业会非常不妙。US咨询对于非美本中国学生有一定难度,因为咨询的客户主要是本地客户,文化有差别,不像投行招聘国际生是为了业务需要;所以能进US咨询的肯定是在美国社交文化中非常自如、交际和英语都非常棒的人。
退一步讲,长期想要回国的话,US咨询和China offices比并没有占优,因为两国business practice太不一样了,咨询客户最看重的就是你对industry里面best practice的了解和应用。
McKinsey在历史上很早期就开始全球化进程了,并且有较多机会可以和全球其他办公室合作,所以国际生相对比BCG、Bain要多一些;其他两家主要还是美国(白)人占优势,不过国际生也是有的。

咨询 US office的一轮面试按学校进行组织,二轮面试则是不同学校的人同时或分批次飞到所选office面试。BCG和Bain China Office都是在就近的大城市里和中国飞过来的面试官面试;
McKinseyChina一轮Skype(或on-campus),二轮和其他两家相同。咨询基本只能被一个office考虑,比如第一选择是Chicago,那其他office机会就比较小了;
还有因为China跟US的面试流程(Skype or F2F)、时间都完全不一样,基本是没办法被同时考虑。跟IBD不同的是咨询对招聘名额限制不是非常严,按照recruiter的说法是由supply决定,但是我相信每年每个地区视业务需要和项目数量还是有一定配额的,比如BCG Great China office就介绍说2016年summer
consultant(包括PHD)只招了10个人,数量之少、竞争之激烈令人咋舌。其他两家实习名额也很少。

对咨询感兴趣的话我认为选校时主要考虑学校资源+学生质量+校友数量(如果target US的话那校友数量的重要性更高)。
其实S16肯定全部都是MBB的target school,但是咨询练case非常依赖于资源,具体而言就是有没有优秀的学长学姐教你练,有没有优秀的同学和你一起练,学校有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和培训,公司里有没有校友能让你接触去了解一下内部情况,还要看公司是不是经常来学校搞mock。
Tuck主要是就是以上这些方面占优,Kellogg等友校也非常好。此外,每个学校的拿到面试的机会也不一样。今年Tuck一共280人,找咨询的大约90-100人左右,McKinsey每年的面试slot在120个左右(今年117个),BCG96个,Bain68个,其他小一些的咨询公司大约50-80个。所以只要你找咨询,拿两家或以上MBB面试基本上可以保证。

找Corporate的同学主要也有三类:
1)对某个行业比如Tech或Healthcare有一些擦边球的经验,比如做过这些行业的咨询,有很大兴趣,因为直接转行进不了核心职位,所以希望读个MBA完成转行;
2)有行业经验并且还想做回老本行;
3)想留在美国。这里讲的corporate主要是指美国的大公司、传统MBA雇主如Amazon、Microsoft、Metlife等。
中国招聘MBA的corporate主要是大的科技公司如腾讯、京东和唯品会,数量少,竞争激烈。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的公司都有很好的pay和program,work life balance也不错(Amazon的个别team除外)。

Corporate招聘占的精力中等,所以不管主要目标是咨询还是corporate,为了提高命中率,很多人都会两个一起找,也会有找banking的人找corporate。大公司的招聘非常标准,美国的传统MBA雇主一般会有on-campus的宣讲和面试,招聘时主要看你背景和职位是否匹配,以及对行业的了解;是否有on-campus机会以及校友数量很重要。

对这些大的tech和healthcare感兴趣的话,选校的时候重点应该看学校location+学校排名+校友数量+学校的本科优势。
美国那几个典型的大公司应该在所有S16都有宣讲,所以S16差别不太大,不用特别担心,主要还是在个人简历和对行业、公司产品的了解上要多花功夫。但是亚洲的大公司如Samsung和中国企业就非常看location、排名和本科学科优势了,因为他们on-campus成本高,所以比较倾向于去大城市,而且很多时候宣讲都是和本科研究生一起。Tuck有
Samsung、Rakuten的on-campusMBA宣讲(每年有变化),前面提到的几家中国企业都会在我们学校里专门找人对接,并且在Boston(2.5-3h车程)组织dinner、见面会等,今年京东还给Tuck开了专门的Virtual info session。
Google、Uber、Tesla、腾讯这些其实不属于传统MBA雇主,学校主要是能给你一个递简历和跟校友交流的机会,大多数学校肯定都有这样的机会,但是能不能拿到offer的话,学校甚至校友的影响比较微弱,主要看个人工作背景和能力。
Apple、Tesla招MBA主要是管理supplyChain,Google主要是做Sales/MKT,做战略的比较大可能出身投行或者咨询,做产品经理的话看个人有没有CS和产品背景,以及公司有没有
opening(每年都不一样)。Google的招聘比较特别,因为职能部门非常多,opening都是陆续放出来的(持续时间很长),每年到底有什么opening即使是来学校宣讲的HR都不知道。更小一些的Tech公司就更加地看背景、network以及你对他们公司是不是真的有热情。Tuck找Tech气氛蛮浓的,不过因为program本身比较精品,所以人数上不能说很多。往届找Tech的学长学姐都有很棒的offer。不过在大多数S16,出于风险管理的考虑,只recruit Tech或Healthcare的人比较少,还是会和IBD或咨询搭配着一起看。不排除有人IBD+ 咨询+ corporate的,但是recruiting的时候一般只有其中一两个是重点,只不过投简历也投了,有的话就去面试一下。

除此之外,MBA on-campus招聘中,bidding机制常常不为人所知。
Bidding是指在学校要求在on-campus公司的面试名额中预留一定比例,留给学生按照个人意愿用分数去bid。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因为小失误或运气不好没有进到核心面试名单的学生有二次机会进入面试,让学生都能有机会去面试自己非常喜欢的公司,降低了拿不到面试的风险。Tuck的bidding预留比例则高达50%。虽然不少公司的面试淘汰率都很高,但是拿到面试毕竟有了二次的表现机会,拿不到面试就提前退出游戏了。每年顶级公司里拿到offer的都有靠bid拿到面试的同学。另外因为Tuck规模比较精品所以人均获得的career service真的很多。并且最厉害的是Career Development Office
(CDO)的老师们都能认得大家名字和脸、在找什么工作、最近有什么面试,在饭堂碰到都能聊半天。我虽然来之前就知道Tuck community很close,但是CDO做到这个程度我还是有点意外的,不得不服。我时不时就跟老师们约个一对一聊天,帮助很大,每次不是知道了新信息就是有一些很好的input。

找工作肯定还是个人努力和实力最重要,但是在个人实力相当的情况下,CDO给力真的会makea a difference。Tuck就业强,career service强,大约就是体现在这些方面。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293855-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北美MBA申请区】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13-1.html

打印 | 录入:steven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