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

In Wharton、Kellogg($) & Stern,MBA申请心路历程总结贴

[日期:2016-06-13] 来源:ChaseDream论坛 作者:hsiayuhan [字体: ]

前言:楼主15年申请,R1全挂,R2in了Wharton、Kellogg (with $) and Stern. 拿到offer之后其实一直想写篇文回顾一下这一年的跌宕起伏喜怒哀乐,但无奈太懒&拖延>< 。前段时间终于动了笔,希望也能鼓励到一些迷茫或受过挫的申请人。

版权归楼主所有,所以请勿随意转载@@

故事的开始,我是“别人家孩子”。

我一直觉得自己头24年的人生是幸运的,几乎没遇到过什么挫折:在大城市里一帆风顺的长大,上北大、念金融,又找到一份不错的corp strategy工作,规划着几年后去念MBA;有老板、家人和朋友的支持,G和T也都考出了亮眼的分数。过于顺利的这一切让我很少思考到底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也从来没有认真设想过自己的未来。总觉得好像每一个想要的机会都可以得到,好像面前的每一个选择都不会出错,好像只要一直这样顺着大家眼中的经典路线走下去,路就会被铺好,未来就会被打开。2015年初的我,以为MBA申请也是一样。

还记得刚刚开始准备申请的时候,每个人都告诉我,“你这种背景一定能去M7/HSW的”。另外一句常常听到的是“只要Essay不出什么大错,商学院怎么会拒掉你这样的人”。嗯,好学校、好公司,工作时间虽短却也算是小有成就。讲真,那个时候的我自己也深深这么相信着——直到R1结束的时候被啪啪打脸。回想起来,我其实也是花了很大的功夫去准备的:从8月初开始构思package,一有空就泡在CD和P&Q上研究每一所学校想要的特质;一遍遍梳理自己的闪光点和achievements,然后有策略地让它们在简历、essay和推荐信里体现出来;每一篇文书都和朋友、大牛校友们反反复复地讨论、修改了十几版,还找了我那位深谙MBA申请之道的推荐人帮忙审核。但信心满满的交上去三所学校,一个月后齐刷刷收到了拒信,从小被各种光环惯出来的玻璃心咔嚓嚓碎了一地。我记得我掐着手指算着面试后的日子,梦见接到了AO的电话,然而第二天看到邮箱里冷冰冰的application statuschange颤抖着不敢打开。我记得在某个晚上和好友视频时嚎啕大哭,说我没办法去NY找你了。我记得我反反复复地看着拒信生怕看错了一个词,然后陷入了有生以来第一次深深的自我怀疑。

我一遍又一遍地想,我到底哪里做的不够好?

我的简历是漂亮的,没有100分也有90分;我的推荐人是靠谱的,送过无数年轻人进入顶尖的MBA项目;我也不是一个boring的学霸,我有精彩的课外活动、有趣的爱好和impressive的公益经历。那么我究竟错在哪里了? 我不知道,我的朋友们也不知道,我的校友面官(后来一直保持联系,人很好)也不知道。大家安慰我说MBA申请是拼RP的事,让我不用担心,重整旗鼓再出发就好。好在那时距离R2的Deadline还有两个多月,于是,虽然受了不小的打击,但神经大条没心没肺外加严重拖延症的我,在哭过绝望过一小段日子之后,就决定暂时把申请抛在脑后。

11月到12月,我下班后不再对着电脑苦苦研究学校和essay,重新回到了正常的社交生活。我重新加入了朋友们吃饭逛街看电影的行列,也和申请过程中一些新认识的小伙伴建了纯灌水扯淡的微信群每天口嗨导致上着班经常时不时噗的一声笑出来(对我们就是一群年近三十还会在微信群里玩成语接龙的幼稚鬼)。我学了滑雪,继续参加了因申请而中断过一阵子的话剧社活动,我的英短芥末新生了五只小猫。

12月底,大约是Round 2Deadline的前两周,我才匆匆忙忙从放松的生活中收了心,再次打开了很久没看过的申请文档。我看着那些几个月前亲笔写下的句子,忽然觉得有点陌生。经典的”past experience + MBA → short-term goal → long-term goal”结构,字里行间是一个接一个的成就在闪闪发光,可是我总有一种感觉,这些essay里那个优秀的、清晰的、一路规划完美的人并不是我。

我从来就不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我不是文书里那样从小就想要改变世界于是每一步经历都有过认真的思考、每一个成就都环环相扣。我18岁时不是因为对商业感兴趣或为了成为优秀的企业家而选择了光华,只是单纯地因为它分高且貌似很NB。我申请MBA不是因为真的发现了什么职业发展上的瓶颈或gap,而仅仅是一直有这样一个念想希望给我两年打开眼界认识更广的世界。就算到现在,我也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Career Goal是什么,也没办法想象自己十年后的样子。于是我那些貌似精心雕琢的Essay里,关于过去的部分其实只是马后炮的生硬总结,而关于未来的部分只是参考着大家的意见选了一条商学院的典型出路罢了。 然而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比我更优秀、更有想法、更有成就。在AO眼里,我是一个还不错的年轻人,但与那些工作了更多年、甚至已经真正在世界上有了自己impact的大牛们比,我那些小小的优秀员工之类的奖项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果AO看不到那个有血有肉独一无二的我,又为什么会要我。

那么,我自己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抛开那些成就和光环,我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我想起高中时为了臆想中博雅塔未名湖畔的美好日子放弃申请出国,然后仅仅因为“貌似很NB”这样的理由报了光华。 我想起当我身边的学霸大牛们在专心学术、做学生会做社团或早早开始各种金融实习的时候,我却因为好玩每周花十几个小时在某电台做兼职DJ。 我想起大三暑假时拒掉了某咨询的summer intern,跑去日本某制药企业的BP部门,只因为对方承诺包吃包住,想想可以拿着20万日元的工资在东京浪一个夏天就开心。 我想起毕业时因为在北京呆了22年实在有点腻于是莫名其妙跑来了深圳做了其实并没有热情的地产。 我想起自己只是为了一个想看看世界的念想,以及最好的朋友抛下我去了CBS好想去NY找他,于是没想清CG和想获得什么就要在15年申请MBA。

这样想起来,我是个多任性、多随心所欲、多不讲道理的姑娘啊。可是,这样一路横冲直撞没有规划不想未来的人,就是我呀。

亲爱的邓布利多校长有一句话放在这里很贴切:“It is our choices that showwhat we truly are, far more than our abilities.—— Albus Dumbledore”

我一直以为自己一路走得太幸运太平顺不像某些朋友有励志的故事可以讲,但其实这每一步小小的选择,都是我独一无二而引以为傲的故事的一部分。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我的essay突然变得简单了许多。我不需要梳理出人生的目标生命的真谛,也不需要写出一个内心深处的drive说它指引着我一路向前。这世界上本没什么What matters to methe most。对我来说,我拥抱每一种可能性,欢迎每一种未来,也渴望着体验每一个让我觉得新鲜、有趣或快乐的选择。而在这样自由自在的探索中,我只要把每一件事做好,不畏惧每一次任务和挑战,就总会有所回报和收获,会有好的结果。

我依然不爱金融,但光华的平台让我打开了眼界,接触到许许多多在改变着社会的人,和许许多多即将要改变社会的朋友,也让我自己有机会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大学期间做电台DJ让我得以和全国几十万来自不同角落的听众对话,也让我用这小小的影响力帮助过一些人。 在日本那家药企的实习中,我作为第一个国际intern受到了CEO的重视,于是不仅有机会多次和集团高层对话,还直接present了自己做的一份market entry strategy,那份BP也最终真的得以实施。 虽然身在地产公司,但爱试爱闯的性格让我接触了各种各样的有趣项目,从战略到内控到并购到内部创业,从垃圾场到电影院,也有了不输于consulting的眼界和落地推进的实践经验。

所以,我之所以会成为今天的我、之所以会取得那些看起来不错的成就,和Career goal和对某一行业或领域的passion都没有关系。当我硬要为了迎合商学院的喜好把他们塞在一篇经典的career path essay里面,写出来的那个人当然不是我,也远不如那些真的深爱某一领域或一路规划清晰的人看起来充实完整。 所以这一次,最终的文书里,我改变了叙述的视角,强调的不再是过去的成就,而是这一次次有理由或无理由的选择。这些选择不仅告诉了AO,未来的不确定性、无限的丰富的可能,才是商学院最吸引我的地方,也从侧面证明了我会适应并热爱这样充满新鲜和挑战的生活。而关于Career Goal,我也根据自己这样的特点,暂时选定了一条能为我打开最多种可能性的路。我想AO们也明白,没人能在这一刻写出一条100%坚决的职业路径,他们要的只是你通彻地知晓自己、对过去和未来有过走心的思考。

R2我申请了三所学校。这一次,我收到了三个offer。我没办法详细描述接到AO电话时的心情,只能说那是好多年以来最美好的一次又哭又笑。

故事的结尾,我即将飞往费城。现在的我依然不知道当9月繁忙的招聘季开始时自己要选择什么样的方向,但我并不惶恐或害怕。我依然是那个任性的、随心所欲的我,我依然愿意不设目标不带目的的去尝试去做每一件让自己开心的事。我知道只要我认真、诚恳地对这个世界,世界便一定会包容我这样不知足的贪心探索,让我像过去一样,在横冲直撞中找到自己的成功。

在我把最后一版Wharton的essay发给朋友时,她说她想起了一首歌。那首歌后来也变成了我这篇essay的开头。Kelly Clarkson的Breakaway:

I'll spread my wings and I'll learn howto fly
I'll do what it takes til' I touch the sky
I'll make a wish
Take a chance
Make a change
And breakaway

也想把这首歌送给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就像一开头说的,愿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勇往直前地生活。

--------------------------------------

原文引自: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273413-1-1.html

参与讨论及查看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北美MBA申请区】
https://forum.chasedream.com/forum-13-1.html

打印 | 录入:steven
ChaseDream版权声明
活动日历
{{item.event_geo.name}}

{{item.subject}}

<< 查看更多 >>